•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文明社区

城固县胜利街社区“匾额载古韵 架花传匠心”非遗文化研习主题活动圆满举办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25-04-27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徐鹤)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4月27日上午,城固县胜利街社区联合城固县统战部、城固县新联会组织辖区内老人走进汉文化匾额博物馆开展“匾额载古韵 架花传匠心”非遗文化研习主题活动,共计40余人参加。通过参观汉文化匾额博物馆、体验架花刺绣技艺、参与书法创作与评比等环节,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匠心精神。

图片1.png

匾额载古韵:探访汉文化匾额博物馆

慈善老年大学学员们走进西北地区匾额收藏规模最大的汉文化匾额博物馆。这座由企业家付昭瑞创办的公益性博物馆,馆藏匾额1300余块,年代横跨明嘉靖至近现代,涵盖励志匾、祝寿匾、门头牌匾等类别,被誉为“西北匾王”的文化殿堂。

1745745927522.jpg

活动开始,在非遗传承人丁茹老师的讲解中,一块清乾隆年间的“惠及蒙童”匾吸引了众人目光。此匾以黑漆为底,金漆题字,笔力遹劲,内容彰显古代尊师重教之风。丁老师介绍:“匾额不仅是建筑的点睛之笔,更凝聚着诗文、书法、雕刻艺术的精髓。每一块匾背后,都承载着家族兴衰、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忆。”学员们驻足细观,从匾额纹样中解读古代礼仪制度,从书法笔触中体悟文人风骨。  在参观“大钟楼”匾额时,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大钟楼”匾额的历史背景,它是如何见证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变迁,以及它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意义。

1745745942951.jpg

此外,馆内还陈列了书法、石雕等文物,展现了古代民间工艺与生活智慧。通过实物与文献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了匾额“以匾研史、以匾学书”的文化价值。   

架花传匠心:指尖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学员们走进城固架花传承基地,近距离感受这项千年非遗技艺的魅力。架花又称“挑花”,以白土布为底,通过经纬交织的网格挑绣五彩丝线,被誉为“立体的水墨画”。

1745745959126.jpg

非遗传承人丁茹老师现场讲解了架花技艺的核心:针脚需精准对应布面经纬,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她手指一幅《花蝶团纹》绣品介绍:“传统架花以黑、白、蓝为主,如今我们创新色彩与纹样,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学员们亲身体验挑绣技法,在传承人指导下完成简易手帕作品,切身感受一针一线的匠心之难。

1745745976846.jpg

基地负责人丁茹分享了架花的振兴之路:通过培训留守妇女、开发文创产品,作品远销海外。现场展出的架花旗袍、布艺摆件等,既保留民俗符号,又兼具时尚美感,引得学员赞叹不已。  

翰墨书情怀:非遗书法创作与评比

活动压轴环节,学员们以匾额文化为灵感,参与书法创作。付昭瑞馆长以“汉字之魂在笔锋,匾额之韵在匠心”开场,讲解传统匾额制作中的描字与雕刻工艺。他提到:“手工制匾需历经选材、刮腻、鎏金等12道工序,每一刀都是对书法的二次诠释。”

图片6.png

在互动环节学员们挥毫泼墨,以“致敬明尊”“厚德载物”等匾额常用辞藻为主题,创作书法作品。最终,经学员们共同投票,一幅“卧雲观景”作品脱颖而出,其结构严谨、气韵生动,荣获“最佳创作奖”。获奖者辛先生表示:“这次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此次活动以“研习+实践”的形式,搭建了公众与非遗对话的桥梁。汉文化匾额博物馆的厚重历史、架花技艺的灵动匠心、书法艺术的文脉传承,共同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面貌。下一步,城固县胜利街社区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让非遗文化在社区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编:皇甫喜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