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新时代文明实践

勉县新铺镇云顶山乡余家沟村:党建引领下的敬老爱老新时代文明实践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25-01-09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马环)位于勉县县城以西25公里处的勉县新铺镇余家沟村,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223户516人的小村庄,其中60岁以上老人176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然而,在新铺镇余家沟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这个小村庄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基层治理路径,更在敬老爱老方面树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典范,让老年人的生活洋溢着幸福与尊严。

图片4.png

坚持党建引领,弘扬敬老文化

余家沟村党支部深知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敬老爱老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他们的敬老爱老意识,确保在各项工作中都能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党支部内的7位老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关怀备至,还积极参与各类敬老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老为尊、以老为荣”的价值观。其中,3位老党员因五十年如一日的忠诚奉献,荣获了50年纪念勋章,成为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党支部还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党员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引导全村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据统计,近年来,余家沟村共举办敬老讲座和座谈会20余场,参与老年人超过5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全村人民的敬老爱老意识。

图片5.png

举办敬老活动,传递社会温暖

为了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余家沟村党支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敬老活动。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邀请全村老年人欢聚一堂,共庆佳节。2023年九九重阳节,退休老师陈富景激动地讲道:“我们要老有所为,积极发挥余热,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合格党员。”他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老年人的阵阵掌声。每年的活动不仅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和丰富的美食,还有贴心的礼物和深情的祝福,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据统计,近年来,余家沟村重阳节庆祝活动共吸引老年人参与超过300人次。此外,村里还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咨询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余家沟村还积极结合传统节日,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通过这些活动,老年人不仅找到了归属感,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着晚年生活的美好。

图片6.png

建设幸福家园,打造温馨居所

针对余家沟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状,2017年余家沟村党支部完善基础设施,修建200平方的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幸福院不仅配备了完善的设施和设备,还与新铺卫生院和村医合作,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检查服务。据统计,幸福院已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检查服务超过300人次,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可以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的健康检查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金宝李是余家沟村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余家沟村党支部还积极组织有劳动力的20余名老年人参与金宝李采摘活动,在采摘过程中,老年人不仅能够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还能获得劳务经济收入年度人均增收2000余元,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村庄采摘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让老年人在劳动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图片7.png

融合“三治”模式,构建长效机制

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余家沟村注重自治、德治、法治的融合施策,为敬老爱老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自治,村里成立了老年人协会等组织,让老年人参与到村庄事务的管理中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德治,村里加强了对敬老爱老事迹的宣传和表彰,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通过法治,村里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不受侵害。此外,余家沟村始终秉承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治理方式,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在村庄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上,村里都会广泛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村里还设立了“意见建议箱”,长期征求广大村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建议80余条,及时采纳好的建议并解释不合时宜的意见,确保村庄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余家沟村通过一系列敬老爱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这些活动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激发了全村人民对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认同和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余家沟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和基层民主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探索和创新敬老爱老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社会贡献力量。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